放下作業,去野!貝佳感統戶外課堂:讓孩子在玩樂中提升感統能力

2025-09-04     玉兒     反饋

"媽媽,小羊的毛摸起來像雲朵一樣軟!"當孩子趴在農場柵欄前發出驚嘆時,一場關於觸覺探索的自然課程已悄然展開。

大自然就是最好的感統訓練場,樹木、花草、泥沙等都是天然的感統教具。戶外活動不僅能讓孩子釋放壓力,還能在玩耍中收穫知識,讓學習變得生動有趣。

6月8日貝佳感統帶孩子們來到直隸農場,進行了一場生動有趣的戶外課堂——在這裡,每一次觸摸、每一縷氣味、每一個動作,都是大腦與身體的"對話課"。

為什麼戶外學習更高效

「越會玩的孩子越會學習」這句話其實是有科學依據的,並非戲言。

1️⃣《國際環境健康研究》雜誌上的一篇論文。該研究發現,每天在自然中待20分鐘,就能顯著減輕壓力、改善情緒和提升心理狀態。

2️⃣ 兒童在成長期缺乏和自然接觸的機會,會導致一系列的身心問題。孩子缺乏足夠戶外活動的後果,在身體發育上會有明顯體現,比如肥胖率上升、體力下降、免疫力降低,更容易生病。

3️⃣ 在自然中度過時光,也有助於舒緩精神壓力。注意力不集中、多動症、容易焦慮和抑鬱等情緒問題、缺乏耐心和毅力等,都與缺乏和自然的互動有關。

PART 01

遊戲一:我是小魯班

玩法

在自然材料區挑選適合的木材(松木/竹片),觀察年輪與紋理,用尺子測量尺寸,學習使用刨子打磨木材,砂紙由粗到細逐級打磨。

能力目標

精細動作:使用刨子鍛鍊手部小肌肉群,打磨提升手腕控制力(書寫握筆基礎)

工具認知:認識木工尺、角尺等傳統工具,理解「毫米」「角度」概念。

延伸教育

自然課延伸:對比不同木材的年輪密度,理解「生長速度與材質硬度」關係。

文化傳承:講述「筷子禮儀」背後的東方智慧(食指彎曲表尊重,筷子不插飯)。

PART 02

遊戲二:萌寵之旅

玩法

帶著青菜胡蘿蔔喂龍貓、羊駝、山羊、小猴子等小動物,用青菜引誘山羊抬頭吃草(視覺追蹤)、用玉米粒引導孔雀開屏(因果推理)。

能力目標

觸覺脫敏:摸龍貓的軟毛:不同動物毛髮的質地(細軟/粗硬)、溫度(溫熱/微涼),能刺激觸覺脫敏

視覺追蹤:追蹤動物快速移動的軌跡,觀察孔雀開屏、山羊蹦跳的動作,需要視覺追蹤與專注力。

情緒調節:動物親昵互動促進催產素分泌,緩解社交焦慮

手眼協調+空間感知:投喂小猴子,判斷食盆與猴子的距離、控制手部力度(別讓胡蘿蔔掉地上),這是手眼協調+空間感知的雙重訓練。

延伸教育

製作"動物習性卡"——對比山羊(群居)與孔雀(領地意識)的行為差異,理解生物多樣性。

PART 03

遊戲三:手工古法香皂

玩法

① 搗艾草薄荷→② 過濾汁液→③ 混合皂基→④ 注模塑形→⑤ 脫模包裝關鍵挑戰:控制搗擊力度(避免過度氧化)、掌握皂液注入角度(防止氣泡)。

能力目標

本體覺強化:手腕旋轉搗杵時感知力度反饋

嗅覺統合:草本香氣刺激梨狀皮層,提升情緒穩定性

步驟規劃:按流程操作培養工作記憶(如"先過濾再加熱")

延伸教育

用顯微鏡觀察艾草纖維結構,對比工業皂與手工皂成分表,啟蒙材料科學。

PART 04

遊戲四:趣味感統課

玩法

123木頭人進階版(加入單腳站立、跨障礙)、愛的抱抱(聽指令找同伴)。

能力目標

123木頭:從簡單的"靜止"到"單腳站立+雙手舉高",需要前庭覺(平衡感)+本體覺(身體位置感知)+肌肉耐力的協同。

很多孩子上課坐不住、寫作業東倒西歪,正是因為前庭覺發展不足,這類動態平衡遊戲能直接改善。

愛的抱抱:聽到"3"就找同伴抱團,需要聽覺反應速度+空間感知(判斷同伴位置)+觸覺適應(接受不同小朋友的體溫與衣物材質)。

課堂上聽不清指令、總撞桌椅的孩子,通過這類遊戲能快速提升聽覺專注和身體協調。

延伸教育

1/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