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入學前,這8個能力一定要提前訓練好,老師雖不說,家長得知道

2025-09-04     玉兒     反饋

如果你家孩子今年9月份就要上一年級了,那麼趕緊檢查一下有沒有給孩子做好以下八項準備,這些都是小學生應當具備的能力。能讓孩子進入小學後做到聽得進、看得准、寫得好、記得牢。

為什麼重要

課堂節奏快,聽動脫節讓孩子永遠「慢半拍」。

3.聽覺廣度(信息接收雷達)

感統基礎

大腦聽覺處理區域效率不足,難以同時捕捉多個信息點。

能力不足表現

聽長句子或複雜指令時丟三落四(如「拿藍色本子抄第5課生字」只聽清「拿本子」)。

為什麼重要

信息接收不全,理解自然偏差,做事常出錯。

4.聽覺記憶(大腦信息暫存區)

感統基礎

依賴良好的聽覺處理及工作記憶能力(主要在顳葉和前額葉)。

能力不足表現

課堂內容「左耳進右耳出」,複述困難,背誦吃力。

為什麼重要

記不住,學過的知識如沙漏流走,學習效率低下。

5.視覺追蹤(閱讀掃描儀)

感統基礎

眼球運動控制能力(動眼神經)及視覺穩定性不佳。

能力不足表現

閱讀時跳行、漏字,需要手指輔助,速度慢且易疲勞。

為什麼重要

閱讀是學習基礎,追蹤不良直接拖累語文、數學審題。

6.手眼協調(精準執行器)

感統基礎

視覺系統與本體覺(感知身體位置)、精細動作系統的完美協作。

能力不足表現

抄寫看錯行、抄錯數,寫字歪扭出格,手工操作笨拙。

為什麼重要

影響書寫速度、作業工整度,打擊學習信心。

7.視覺廣度(信息捕捉網)

感統基礎

大腦視覺處理區域(枕葉)對視野範圍內信息的整體捕捉能力弱。

能力不足表現

逐字閱讀,整體認讀能力差,閱讀速度慢,找東西困難。

為什麼重要

影響閱讀流暢度、審題速度和觀察效率。

8.視覺分辨(細節偵察兵)

感統基礎

大腦視覺辨別區域(如梭狀回)對圖形細微差異的識別能力不足。

能力不足表現

混淆b/d、p/q、6/9、土/士等形近字母、數字、漢字。

為什麼重要

導致閱讀錯誤、計算看錯符號,是低級錯誤的主要根源。

02 科學銜接:針對性感統訓練+靜態專注力塑造

1.動起來!感統訓練是根基

前庭覺激活: 旋轉類(轉椅)、搖晃類(鞦韆)、跳躍類(蹦床)、平衡類(走平衡木、單腳站)。每天15-20分鐘,提升過濾干擾和動作計劃能力。

本體覺輸入: 攀爬、推拉重物(推小車)、跳躍(跳房子)、關節擠壓(擁抱式深壓)。增強身體感知,讓動作更精準。

視覺訓練:

「追視」:用球、手電光、泡泡軌跡進行平滑追視和掃視訓練。

「視覺辨別」:玩「找不同」、複雜迷宮、圖形分類(按顏色形狀大小)。

「視覺記憶」:看幾秒後回憶物品位置或排列順序(記憶卡片遊戲)。

2.靜下來!靜態專注力鞏固成果

聽覺專註:

「聽指令做動作」:由簡單到複雜(「摸左耳舉右手」)。

「聽故事回答問題」:逐步延長故事長度和問題難度。

「數字/詞語複述」:家長勻速念,孩子複述,逐漸增加長度。

視覺專註:

舒爾特方格:按順序找數字/字母,提升視覺搜索廣度與速度。

連線畫圖:按數字或字母順序連線,練追蹤與協調。

劃消練習:在相似符號或文字中快速找出指定目標。

仿畫圖形:從簡單線條到複雜圖形,練觀察與手眼協調。

綜合靜態任務:

拼圖、積木搭建:提升空間視覺和專注力。

安靜閱讀/塗色:設定時間(從10分鐘開始),培養靜坐習慣。

03 真正的幼小銜接,遠不止拼音算術的搶跑。

在孩子大腦構建起高效處理信息的「高速公路」——感統基礎能力,才是贏在小學的終極策略。

當孩子能清晰聽講、專注閱讀、下筆有神時,知識才能真正被吸收,自信才能在課堂中生長。

哈佛大學兒童發展中心通過20年追蹤研究發現:0-6歲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這期間神經發育對孩子將來的認知、情感、語言和社交能力具有深遠的影響。

那些被忽略的基礎能力,終將在未來課堂中顯露為無法逾越的鴻溝。別讓孩子的學習之路,從一開始就埋下絆腳石。

現在就開始,用科學訓練為孩子的學習力打下堅實的地基!

注意:訓練需循序漸進,融入生活遊戲,保持趣味性。若孩子存在明顯困難,可以先帶孩子來找葉子老師做下感統測評,看看他感統能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