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與老婆說好各回各家,我媽就急了:她不回,19口人年夜飯誰做?
「你們自己決定吧,反正她不回來,19口人的年夜飯誰做?」母親的聲音從電話里傳來,帶著壓抑不住的怒氣和委屈。
聽到這句話,我拿著手機的手微微一抖,差點沒抓穩。母親的情緒來得太快太猛烈,讓我一時間無從應對。
掛了電話,我站在陽台上,怔怔地望著不遠處的天際線,腦子裡像打翻了五味瓶,複雜得難以理清。

雖然距離過年還有一個月,但年關將近的氣氛已經開始逐漸濃厚。早在兩天前,我和老婆林瓊商量各回各家過年的時候,我就隱隱覺得這件事不會簡單,可沒想到問題會這麼快擺在面前。
屋裡傳來林瓊的聲音:「怎麼了?你媽又不高興了?」她一邊擦著手上的水跡,一邊從廚房探出頭。
她的表情看起來不以為然,但語氣中卻透著一絲防備。我嘆了口氣,沒吭聲。年關將近的這些天,仿佛每一聲嘆息都帶著千斤重。

我叫李舟,今年三十五歲,是個普通的上班族。妻子林瓊比我小兩歲,我們結婚五年,有個四歲的兒子。
表面上,我們的小家庭過得平穩安定,但實際上卻暗流涌動。尤其是婆媳之間的關係,更像一根隱形的刺,扎得這個家始終不太舒坦。
我的母親趙秀芳,是個勤勞能幹的農村婦女。父親早年去世,母親一個人含辛茹苦地拉扯我們兄妹三人長大。如今,大哥早已成家在外,妹妹小燕也嫁到了鄰縣,只有我住得離母親最近。

母親強勢慣了,尤其在家庭事務上,習慣把一切都掌控在手裡。她覺得兒媳婦就應該像她年輕時那樣,把家事料理得井井有條,把丈夫伺候得舒舒服服。可偏偏林瓊不是這樣的人。
林瓊是城裡人,從小被父母寵著長大,性子直,講究平等,也有自己的想法。她認為女人不該犧牲自己去成全家庭,而是應該追求自我價值。
這種觀念與母親截然不同,兩人之間的碰撞,從一開始就註定無法避免。婆媳之間的矛盾雖未到劍拔弩張的地步,但也一直冷淡而微妙。

母親對林瓊的意見積壓已久,卻礙於我的面子沒有爆發,而林瓊也不願主動去討好,覺得那是「跪著求和」,不值得。
前幾天,我和林瓊商量今年的過年安排時,林瓊提出:「舟哥,這樣最公平,你陪你媽,我陪我爸媽,誰都不用委屈。」
她說得平靜,我卻知道,這話里藏著幾分賭氣。
果然,母親一聽我們的決定,立刻炸了:「什麼叫各回各家?她就是不想回來吧!你們這麼過年,算怎麼回事?她要是不過來,19口人的年夜飯誰做?難不成讓我這個老太婆忙裡忙外嗎?」

她語氣咄咄逼人,幾乎沒給我解釋的機會。
母親不僅覺得林瓊「逃避責任」,更覺得她不給面子,讓自己在親戚面前丟了臉。
掛斷電話後,我站在陽台抽了一根煙,腦子亂得像冬天的北風。小區里的路燈昏黃,偶爾有幾聲鞭炮聲從遠處傳來,年味似乎正在悄然升溫,而我心裡的愁緒卻越積越重。
回到客廳時,林瓊正坐在沙發上刷手機。見我進來,她抬起頭問:「你媽怎麼說的?」
我猶豫了一會兒,還是實話實說:「她生氣了,說你不過去,年夜飯沒人做。」

林瓊聞言冷笑了一聲:「她還真會講道理,這年夜飯是我一個人的事嗎?你那幾個嫂子呢?怎麼不見她讓大嫂和小燕回來幫忙?」
我心裡有些不舒服,但又不知道怎麼反駁,只能低聲說:「你別這麼說……」
林瓊放下手機,語氣中透著隱忍的怒氣:「我說得不對嗎?每年過年,我跟個保姆似的,忙上忙下,還得看她臉色。現在倒好,她覺得伺候她是天經地義的事。舟哥,我不是不願意孝順,但她這種態度,真的太過分了!」
她說得不是沒有道理,但站在母親的立場上,她也有委屈。母親辛苦了一輩子,年紀大了,難免希望一家人團聚時能熱熱鬧鬧。而她對林瓊的苛責,或許更多是因為心裡的不平衡。

這樣的爭執讓我想起了結婚第一年的春節。那年,林瓊剛嫁進門,母親對她特別熱情,甚至親自下廚教她包餃子。
林瓊也表現得很乖巧,一口一個「媽」叫得親熱。可年夜飯那天,問題就來了。
母親習慣了農村的規矩,覺得兒媳婦就該伺候一家老小。她讓林瓊端菜、倒酒,還讓她給長輩敬茶。林瓊雖然照做了,但心裡明顯有些不舒服。
飯桌上,母親開玩笑似的說:「娶個城裡媳婦好是好,就是手腳慢了點。」
這話當場讓林瓊臉色一變,儘管她忍住沒發作,但事後卻跟我發了很大的火:「你媽什麼意思?嫌我慢,你乾脆娶個農村媳婦去啊!」

那是我們婚後的第一次正面衝突。從那以後,林瓊對母親的態度冷了下來,而母親對她的熱情也逐漸消退。
如今,距離過年還有一個月,我不知道這次的矛盾該如何解決。母親堅持一家人團聚,而林瓊卻不想再委屈自己。
作為中間人,我夾在中間,左右為難。晚上躺在床上,我翻來覆去睡不著。
林瓊在一旁翻了個身,輕聲問:「你在想什麼?」我愣了愣,答道:「在想怎麼過年。」
她沉默了一會兒,說:「舟哥,我不是不想去你家,只是……我不想再重複過去的那些事了。」
她的聲音里透著一絲疲憊,讓我心頭一酸。
或許,這種婆媳之間的矛盾,根本沒有誰對誰錯。正如羅曼·羅蘭所說:「世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和執念,而作為中間人,我能做的,只是盡力去平衡。
生活中,有些矛盾無法徹底解決,但我們可以試著去理解彼此。家人之間的感情,遠比面子和觀念更重要。
還有一個月,我希望能找到一個折中的辦法,讓這個年過得稍微輕鬆一點。希望最終,我們都能學會放下心中的執念,珍惜眼前的每一份團聚。